top of page

【加拿大求职】留美博士后的求职感悟: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Updated: May 15, 2020

Original: BLC Career,陈晓 BetterLifeCanada 2020-05-05


本期看点:新年第一次职业讲座,Coach Jade 请来学历最高的学员,分享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这次又通过他自身经历,分享他的求职过程和经验总结,希望能对求职路上的你有所启发。

 

Coach Jade引言:

几个月前我在朋友圈里发过一条这样的消息:

【人才推荐】美国名校博士,毕业后发现不适合科研道路,希望进入到商业领域,正在寻找business intelligence、data analyst 或 Tableau Developer 这类机会。他的与人交往能力,商业敏感度和技术能力都很优秀。开始 Networking 后,执行能力也超强。总之,这么优秀的人只需要一个好的舞台。如果你的企业在找这样的人,欢迎联系我,可以放心推荐。

我很少向雇主和朋友推荐辅导的学员,但不遗余力的推荐他,是因为他太优秀,然而之前的轨道和现在的又相差太远,博士后身份在求职过程中成了他最大的障碍,我预感到他在转型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我也一直坚信,优秀的人调整好定位和策略,一定会遇见伯乐。


今年做过的职业转型辅导 case 中,最挑战,也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帮助这位留美博士后转型成功,从生物领域的博士后进入金融领域大企业做 business 分析岗位。而且这也是我见过第一份工作起薪最高的。整个过程我们都付出很多,没走半点捷径,该遇到的坎一个没躲过去。另一个难点是他新移民的身份,全家去年从美国转战到加拿大,一切归零,从头开始。


他的求学与求职经历也再次证明,企业的眼中,能力比学历更加重要。最后帮到他成功获得心仪工作的不是博士学历,而是求学和科研的过程中获得的种种软技能。


我们一起回顾整个历程,他的感悟非常多:比如重新看待当时读博的选择、发现不合适时是坚持还是放弃、从研究领域到 business 领域思维及习惯的转变和适应、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如何重新定位、如何把职业辅导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位、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时怎么坚持追求那个看不见的目标。。。。。盼望已久的分享文章出炉啦。 

听听他自己的跨国、跨界的求职感悟和体会。

 

一个留美博士后的求职故事


主人公自述:

结束了长达一年半的转行和求职,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坐下来,写下这个过程,希望能够鼓励正在转行和求职的过程中奋斗和挣扎的朋友们。其实早就有朋友建议,将来我拿到工作的时候,写下我从科研到商业、从生物到数据、从美国到加拿大的经历。然而开始构思的时候才发现千头万绪,好像所有的事件都神奇的编织了起来,我想用这篇文章着重的分享我跟Jade 之间的合作,作为职业教练, Jade 如何指导我重新定位、打开局面、把握战机、锁定工作。


我是国内生物技术本科,美国生物化学博士,毕业后于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从事两年博士后工作。本科期间对英语学习狂热曾在学校外语广播站服务两年,博士期间虽然科研产出平平,却多次获得各种 presentation awards 和行业协会的 Travel Award。博后阶段在移民和工作的双重压力痛下决心移民加拿大并转行数据分析领域 (Data Analytics)。通过一年半的自我探索、朋友帮助和职业教练辅导,终于在数据分析找到一个切入口,即将作为 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er 在 SunLife Financial 开始全新的职业旅程。


第一阶段 自我探索




转行

我起初选择专业和行业的标准,部分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部分来自对市场的前瞻。我博士读的是生物化学,因为我曾坚信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自己虽然在科研岗位历练成长了很多,但是要想在这个行业取得成功却是难度巨大。例如,我博士毕业的时候觉得,如果能够去一个更好的平台,我的科研的果效一定会大有改观。我到了有资源、有诺奖、有院士、高手云集的博后单位,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没有作为科学家最重要的原创力,也没有很多同行那种朝8晚8一周7天的钻研和献身精神,再加上实验室经费不稳、移民压力大,博后的经历虽有很多得着和有趣的体验,但整体是痛苦的。尤其是看到身边学 CS, Data 的朋友,工作的时间比我少,赚的比我多,还能 work from home, 让我羡慕不已,不由感叹“男怕入错行”。


所以在移民到多伦多,并且证实了这里博后的工作内容和待遇差不多之后,我下定决心趁还年轻转行数据行业。经过多方了解,我从 Online Boot camp 学习 Data Scientist 课程开始,朝着二十一世纪最性感的工作前进。


求职探索

用时半年,我学完了 Boot camp 并完成了结业项目, 拿到证书。这期间面试了几家公司,都没有成功。


偶然的机会我得到跟 Jade coffee chat 的机会,career coaching 对于我来说是个新鲜的概念,与Jade的交谈令我印象深刻,她谈吐不凡、循循善诱,每一个问题,都会给我很多时间分享。她对我的把脉也非常清晰:我目前的情况是 underqualified in data & business world, but overqualified as a PhD,如果自己探索,她相信我最后能够找到工作,但是会花很长的时间,如果与她一同努力,应该会加速这个过程。但当时我还是想自己尝试一下。



通过朋友推荐,我参加了一个 Canadian Experience Coop program,想要借这个项目,拿到一份在数据行业的实习,为找到正式工作做铺垫,也解决 Canadian Experience 的问题。


运气不错,Co-op 老师把我安排到多伦多交通部门的一个专门分析交通安全数据的小组。我的老板也很器重我,没有让我做重复性的工作,而是让我根据其他城市的 Vision Zero Project做 data visualization,还可以运用我简历里面的一项技术:Tableau。随后,我用 Tableau 技术做了几个 data visualizations,当我把初步的进展给老板看时,他非常满意, 推荐我去给交通部门给其他 Managers 做报告。能够以实习生的身份能给 managers 做报告,实属机会难得!对此,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市政府的实际需要方面,我都做了和充分的准备。没想到报告过后,那些 Managers 还留下来讨论,决定买几个 license 使用。于是我又开始为部门的 Tableau procurement 准备材料,期间还考下了一个 Tableau的证书,参加了一次 Tableau customer conference。


Co-op 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这段经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意识到在生物专业之外,我很喜欢并且能够胜任技术和沟通结合的工作。同时,我也观察到传统企业使用 Excel, PowerPoint的 reporting 体系,在大数据的时代显得捉襟见肘。要实现向大数据转型,企业势必需要吸纳会Tableau 或其他 Business Intelligence 软件的人,对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第二阶段 求职咨询




Coop 结束开始找正式工作时,很多搁置的问题又重新浮出水面:应该找 Data Scientist 还是 Data Analyst?博士学位的 over-qualification 如何解决?是否应该回去读书?是否要继续在coop 积攒经验?


一年过去,没有进展,我觉得自己的认知和信心到了极限。我很想对求职的过程做个理性的评估和分析,从而打开局面。


我再次联系 Jade, 终于开始职业咨询。第一次见面,她帮我解决的问题就是定位,这带给我理念上的冲击。定位不仅仅回答了我心里各种的疑惑,更重要的是鼓励我去做自己。


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做选择基本是出于个人兴趣和市场前景。我以为只要所处行业发展前景光明,个人兴趣可以打折扣,说白了是一种从众心理。比如数据科学家,号称“21世纪最性感的职业”,但是我并不擅长也不喜欢搞数学模型,Jade 说她知道一个作数据科学家的朋友,每天想到那些数字就兴奋,而我在做噩梦时会梦见数学老师!又比如我觉得,虽然我想做一个技术和沟通结合的工作,但市场上真有这种工作吗?我悲观的认为,可能在数据科学家和程序员眼里,Tableau 是个华而不实的的工具,他们敲敲代码就可以写出很漂亮的 Data Visualization。


在Jade的引领下,通过分析过去的案例,深入探索数据分析的市场需求,了解各行各业的特性与机会,发现其实市场部门需要懂技术的人,技术部门也需要能够进行商业沟通的人。有了教练的肯定,我剪掉了很多冗余的选项,不再去考虑继续读书考证,避免进入热门但自己欠缺知识、技能与兴趣的领域,而是利用已经具备的一切,专注地投入到目前就可以胜任的方向,这就是Jade一直强调的精准定位的意义吧。


这个过程就像一棵果树,经过园丁的修剪,去掉不结果子的旁枝,让最好的枝子用充足的养分长出最好的果实。

基于定位,我在Jade的辅导下彻底修改了简历和 Cover Letter的重点和方向,并且在求职网页查找 Tableau Developer, BI Analyst 之类的工作。没想到8月初就拿到 Humber College的面试。职位的Job Description (JD) 跟我的定位非常吻合,虽然面试没有理想的结果,但有了Jade的帮助,我发现调整后的简历投出去,市场已经很快就有反应了,Jade也一直让我坚信接下来肯定还会有其他公司的面试。


另外,我发现一定要多投简历,虽然精准的定位即使提高了市场的反应,但找工作属于概率事件。不论是投简历,networking, 面试,都不会一蹴而就。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之前做科研的时候,能够理性地把实验的失败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然而在找工作时,我的心态是比较急的,经常把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这些情绪化的东西带进去,降低了正常理性的思考。这种心态的调整也是Jade对我coaching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进入9月,我拿到了两次面试,虽然不成功,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意思的是密西沙加公交公司面试,我成功的拿到onsite,进入最后四选一。通过Hiring Manager的反馈得知,最后拿到工作的candidate 胜在15年的相关工作经验,而我的第一轮问卷回答细致,Onsite做的 business case 也不错,只有面试技巧有待提高,通过这个反馈,让我更有信心。Jade 常说,一旦求职的人近乎绝望,士气低落,但还在继续努力,离成功就不远了。在她的鼓励下,我没有在这次面试失败后浪费时间,继续按照既定方向搜工作、networking、投简历。



第三阶段 加速前行


进入10月,我开始焦虑,一边投简历,一边熬过了没有回应的第一周,于是,和Jade联系总结进展,调整策略。刚约好了见面的时间,机会来了。我找工作进入了加速度。


周五的下午,我看到好久不联系的同事点了我的 LinkedIn, 联系上后,她告诉我,她所在的公司 Uber Eats 要招人,她把 recruiting agent 的联系方式给了我。我立即跟进,联络 recruiter ,拿到了下周的 onsite。这个岗位薪水并不高,而且是只给6个月的合同,但是我做梦都没想过可以去当红的科技公司面试,心里有些小激动。


面试前,收到多大 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 的邮件,恭喜我所在的团队在 Datathon比赛拿了三等奖。我赶紧把在这个项目的参与情况整合到 onsite 面试的自我介绍中。我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总结以前面试失败的教训,做了详尽的准备。onsite 过程整体顺利。


有点出乎意料的情况是, hiring manager 是商科背景,技术方面问的比较少,主要通过一些商业问题考察我的思路。面完以后,我不是很有信心,心想为什么我每次面试,hiring manager 的套路都不一样,我到底要再面多少次才能拿下一份工作?随后,推荐我工作的旧同事主动打电话告诉我,这次6个面试的 Candidates,我是二选一的候选人。最后入选的人,有着根正苗红的本地商学院背景,实习时做的项目跟公司要求很像,还准备了一个项目proposal, 在面试的时候展示给老板看,让老板心动不已。这个反馈,对我是鼓励和肯定。


当我从Uber Eats 走出来的时候,我收到来自 SunLife 的邮件,让我去 Onsite 面试,这正是我最喜欢的工作。



最后决战

SunLife 这份工作,我看到 JD 的时候就觉得同我的 qualifications 吻合度大于90%,简直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职位。我9月初就申请了,并且幸运的得到了友人的推荐。当时朋友说 hiring manager 非常高兴,马上建议我走 HR 的程序申请。但申请完后,却石沉大海。


我早就在LinkedIn 上找到了 hiring manager,但有点忐忑,不知道过早与他联系是否合适,推荐我的朋友建议我再等等。后来我还是没有等到消息,就去 LinkedIn 上找 manager 聊天了。


他很热情的说,确实很喜欢我的背景,还在等 HR 那里安排 onsite。原来我有一个 Enhance Security Clearance 没有通过,在美国时没有身份吃亏就算了,来到加拿大,拿到PR了,还有安全方面的问题,让我感到十分崩溃。与这么好的机会就这样失之交臂。


当时火冒三丈,马上和 Jade 吐槽了一下,但这时 Jade 通过理性的分析全部往来信息,判断这个 manager 应该很欣赏我,建议我主动约他见面,不要以求职为目的,而是无压力的情况下约他做 coffee chat,继续了解公司和行业。虽然心理上还没平复,但想起 Jade 给我的指导,我转变了心态,打算乐观面对,把酸柠檬榨成美味的柠檬汁。虽然内心抵触再次向 hiring manager 打听此事,但我相信 Jade 多年的经验和判断,教练说的话,就要执行出来。


于是我又厚着脸皮去 LinkedIn 上找 manager 约 coffee chat 了。没想到,他非常高兴的答应了。10月初去 SunLife 旁边的星巴克,相谈甚欢,我们对技术和设计的结合都有很多共同的兴趣。他也旁敲侧击的问了我不少之前工作的背景和情况。这种随意聊天,我表现的比较自然。临走的时候,他说他的上司很看重这个 security clearance,因为部门会接触到政府的数据。他说,虽然不能承诺什么,他还会为我的 onsite 机会争取一下。当时,我没报太大希望。


没过几天这个manager突然告诉我他在公司说服了HR,给我争取到一个 onsite 面试机会。准备资料时,我发现面试官里有个 data scientist,我不敢怠慢,把技术重新复习了一遍。又对如何分析 business 的问题做了准备。当然, 我也借鉴了 Uber Eats 干掉我那哥们儿的propose 经验, 准备了 Tableau Best practice 和 一些成功的公司如何建立 Tableau Centre of Excellence 的经验,总结到一张纸上面。当 manager 问我 what set you apart from other candidates? 我便把自己准备的 proposal 拿出来了。onsite 结束后,他们留下了我的proposal,看来是有可用之处的。


接下来,收到 Assistant VP 面试。光是 VP 这个头衔就令人紧张。我梳理了全部资料后,又准备了几个要问对方的问题。心里忐忑,就把问题发给 Jade,请她把关。Jade 发现我准备的问题都是从网上找的套话,没有把握最后一轮面试的核心,她抽出时间给我临场辅导,纠正我面试的心态,不要去应付面试官,而是把面试看成是双向沟通,了解面试官对带领团队的想法,风格,是否跟我相匹配。基于这个核心,我们准备了一些问题。


VP的面试出人意料的快,简单问我一些问题后,就让我提问,我准备好的问题都用上了。面试官认为,我现阶段的职业规划同他的团队构想和对Tableau 在 SunLife的部署基本一拍即合。大概等了一周的时间,Offer 终于拿到了。

回忆一年多找工作的过程,非常艰辛、跌宕起伏,最后能如愿以偿拿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多个因素的叠加,自己的努力是找工作的核心驱动力,但在成功的因素里面可能三分之一都不到;Jade 作为职业教练如何帮我定位,删繁就简,从而使我专注精力在自己做得出色的领域,以及她凭借丰富的经验在临场的指挥,每次回想都非常精彩。当然还有三分之一是我的家人、朋友一直一来的支持,帮助。我很多面试的机会、coop的机会、最后 SunLife 的工作都多亏了朋友的推荐。对一个大公司而言,我这种非典型简历一般是过不了 HR 那一关的。最后这三个部分能够完美的整合在一起帮我找到工作。一切都是上帝的工作,感谢他让我通过找工作更加成熟自信,希望我能在新的岗位上荣耀他,也希望我找工作的经验能够帮助身边的人


后序:非常感谢陈晓详细的写下来这个宝贵的过程和体会,他大跨度的转行经历非常有代表性,相信你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将邀请他来直播间作客,继续参与Coach Jade的职业访谈,会有更多的精彩分享,敬请期待。欢迎加入我们的职业讲座群。请加下面微信,要求入群。


Coach Jade,北美为数不多的全职 career coach, 专注于华人的职业成长。毕业于美国名校Duke大学FUQUA商学院。曾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兼首席咨询师,全球前三名的招聘公司 Randstad 北方区总经理,以及 Manpower 全球大客户总监;智联招聘的市场总监和上海大区销售经理;Expedia亚太策略总监;奥美广告的客户经理;还曾成功创办高端猎头公司,帮助跨国公司招聘管理人才。亦曾协助过海内外商学院做 MBA 招生面试官。面试过上千人,帮助过数百人成功找到职业方向,进入职场或实现职业转型。


帮助别人成功,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是 Coach Jade 的追求和梦想;擅于发掘每个人的独特优势,引领他实现职业和人生目标,是最开心的时刻。


联系我们

微信:tibet_jade  (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

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in/jadeshi/

更多好内容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11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